低空经济:新风口下的机遇与挑战

  低空经济,这一融合了现代科技与新兴业态的经济形态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焦点。它依托低空空域,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,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,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本文将深入探讨低空经济的定义、特点、机遇与挑战,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。

  一、低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

  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范围内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通过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,积极开展相关航空器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并广泛辐射带动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、飞行服务、产业应用、技术创新、安全监管等相关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。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,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。

 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、应用场景丰富、使用主体多元、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。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、直升飞机等,广泛应用于农业、物流、交通、应急救援、文旅等领域,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。

  二、低空经济的机遇

  市场规模巨大: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,预计到2024年,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2.32万亿元大关。而我国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,2023年的市场规模已经实现了5059.5亿元的佳绩,增速高达33.8%,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  技术创新驱动:无人机、低空飞行器等技术的不断突破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研发和应用,将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。

  政策推动: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。

  三、低空经济的挑战

  空域管理体系不完善:我国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统一标准,导致“黑飞”“乱飞”等违规现象屡见不鲜,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。

  基础设施薄弱:通用机场的数量严重不足,地面配套设施的缺乏,限制了低空飞行器的运营范围和运营效率。

  产业链技术标准化程度低:飞行器制造和运行标准的不统一,给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,增加了生产成本,降低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。

 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:低空飞行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,以及监管手段和技术手段的滞后性,使得低空飞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。

  四、低空经济的发展思路

  完善空域管理体系:借鉴国际低空空域管理实践,完善政策文件,推动分类管理落地,建立明确的运行规则和监管政策。同时,加强军、民、地三方的协作,提高空域管理效率,确保飞行安全。

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:加快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低空数字基础设施,探索建设低空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平台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便捷通畅的运行环境。

  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化: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,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同时,加强产业链技术标准化工作,推动飞行器制造和运行标准的统一。

  加强安全监管:明晰责任,建立规则标准及监管政策,规范市场秩序。构建无人机侦反体系,结合多项技术构建低空安全体系,实现从特定区域监管转向跨区域多领域协同监管。

  综上所述,低空经济作为新风口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领域,其发展前景广阔。通过完善政策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、推动技术研发和加强安全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,我们有信心推动低空经济实现更加健康、可持续的发展。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